1)第一百四十五章 迈步从头跃_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6年3月3日,农历正月二十三。

  这一天的早晨8,李思明从笔筒里取出一支铅笔,在办公桌上的台历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和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之后,让郑秘书泡上一杯浓茶,捧着茶杯离开了办公室,继续扎进晶圆厂的建设之中。

  这一天的上午8半,苏成功博士,在了解昨日的工作进展情况之后,又例行召集自己的手下,对今天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各项目组分头去忙自己的任务去了。

  远在大洋以东的美国,陈剑刚从加大的鲍威尔图书馆出来,揉了揉发酸的双眼,草草地填饱了肚子,喝了一杯浓浓地咖啡并且花上两分钟感叹一下生活是如此千篇一律之后,又回到了图书馆检索起最新科技资料。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叶同志,他的校友,在读博士生叶向东正利用实习的机会,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某半导体巨头公司的研究室里,紧张地参与某个项目的研究。

  与此同时,在首都北京,四位国宝级老科学家在这一天,联名给中gong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gong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这一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从这时起,“863计划”成为中国进入高技术领域的一个划时代的符号。作为发展中国家地高技术计划,“863计划”确定了相当有限的领域和目标,而且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部署。这让国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有限的目标上,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终缩了与发达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差距,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国自主发展高技术的自信心,提高全民高技术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计划,每一个阶段的计划、项目和参与的人都在变,但是“863”地名称没有变,历史应当记住这一天。

  李思明在这一天紧张的忙碌之余,却在不经意间,追忆起往日地岁月。那时候的自己也很年轻,当年自己地第一个项目被列为此项计划时。是何等的兴奋和骄傲啊!科技的号角在千里之遥的北京吹响,却又似乎在他的耳边响起。并在他的内心深处发出串串的回响,让他出奇地在这一天无法安心地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微星大厦十分雄伟,不管它地造型如何别致,也不管它的内部设备和功能是如何的重要,更不管它在李思明的心目中的规划和象征意义是如何的伟大,但是它地一切外在的东西和“内涵”都源于地下。那深埋在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才是构成这座大厦最重要地东西。同样,一个国家的科技的复兴,也起始于最初毫不起眼的一个

  请收藏:https://m.wsjx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